English

架起情感的桥梁

——甘肃省“村村通”广播电视纪实
2000-09-2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马振华 我有话说

甘肃地处我国黄土高原、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,地域辽阔,地形地貌复杂。不少地方自然条件恶劣,经济落后。截至1998年底,全省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只有73.63%和74.14%,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“想到我们国家,我们省至今还有许许多多农民群众听不到、听不好广播,看不到,看不好电视,我们的心情就不能平静”。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张家昌动情地说。

1998年,国家广电总局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、电视的目标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国家投资了1900万元,甘肃投资1600万元,各地筹资5000多万元搞“村村通”建设。

为架起这座情感的桥梁,村村通广播电视很快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。张家川是甘肃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,自然条件十分艰苦,近几年又连遭自然灾害,“村村通”工作开展有很大困难。但县领导认为,村村通不单纯是广播电视工程,更是一项民心工程,德政工程。他们把“村村通”当作一件大事来办,很快取得了效果。

陇南地区索城乡党委腾出办公室作机房,一些乡干部带头集资筹款搞“村村通”。“苦脊甲天下”的国家级贫困县会宁,在财政赤字累计高达6300多万元的情况下,克服困难,多方筹集资金26万元,保证“村村通”的实施。肃南县县委副书记安国锋组织送电视下乡服务队,分赴33个盲点村,进行安装大会战。他自己带领一个队到离县城300多公里的祁青乡安装单收站。这里海拔6000米以上,当时气温零下20多度。他们顶风冒雪,边走边挖被雪封住的路,走了整整20多个小时才到达牧民住地。安装队员来不及休息,在风雪里安装设备,当工作结束时已是大年除夕。

“村村通”工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。环县木钵乡高沟村山大沟深,交通不便,设备难以运抵。当地干部群众义务出工6天,投入劳力910多人次,修通了一条5公里的山路。其间由于下雨,修好的道路被水冲毁了4次,他们抢修4次。景泰县中泉乡崇华村党支部书记王社章得知“村村通”的消息后,开着三轮车连夜赶了60多公里路,把给儿子订婚用的2000元送到广电局。

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,甘肃省共建成乡、村广播电视站室3502个。1999年,甘肃“村村通”建设完成了两年任务的68.44%,使全省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提高了6.92和7.74个百分点,达到80.55%和81.88%。今年8月,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甘肃召开现场会,对甘肃“村村通”建设工程给予充分肯定。

“村村通”工程增强了干部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,密切了党群、干群关系。许多农民群众感叹,党和政府给我们通了电视,“村村通”为我们派来了永远不走的老师,建起了没有围墙的学校,还为我们搬来了家庭影剧院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